特朗普对美联储3月维持利率不变的决策反应激烈,在社交媒体公开喊话“降息会好得多”,并暗示“4月2日将是美国的解放日”。
这种将货币政策与政治议程捆绑的言论,实质是试图将美联储降息包装成其关税政策的“解药”。
然而,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身已造成美国进口商品价格飙升,2月核心CPI同比仍高达3.1%,迫使美联储上调2025年通胀预期至2.8%。
这种既要关税推高通胀、又要降息刺激经济的矛盾诉求,如同要求消防员同时放火与灭火,暴露出其政策逻辑的荒诞性。
更危险的是,特朗普正通过国会特别工作组审查美联储决策程序,并联合马斯克推动审计美联储黄金储备,试图瓦解其独立性根基。
历史上,政治干预央行独立性往往导致恶性通胀(如阿根廷)或市场信任崩塌(如土耳其),而特朗普的“双管齐下”已引发投资者对美元长期价值的质疑,推动金价突破3050美元历史新高。
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虽未点名批评特朗普,但明确表示“关税可能从一次性冲击演变为持续通胀压力”,暗示白宫政策正在制造系统性风险。
特朗普对降息的狂热呼吁,与市场理性形成尖锐对立
1.预期错配:尽管特朗普宣称“年内需降息100基点”,但美联储点阵图仅支持两次25基点降息,且超30%官员主张按兵不动。
这种分歧导致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加深,反映市场对政策可信度的质疑。
2.避险资产狂欢:黄金年内16次刷新历史高位,突破3050美元,白银、铂金联袂上涨,显示资本正用真金白银投票,押注特朗普政策将加剧全球动荡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特朗普试图将美联储降息与“关税关键节点”捆绑,这种政治操弄可能引发“预期自我实现”陷阱——企业因担忧政策反复提前收缩产能,反而加速经济衰退。
特朗普对美联储的降息施压,本质是将其“美国优先”的霸权逻辑强加于全球货币体系。
但历史证明,任何将央行沦为政治附庸的尝试,终将付出经济失序的代价。
这场博弈的结局早已注定:当政治狂热退潮时,唯有央行独立性支撑的信用体系,才是抵御危机的诺亚方舟。
